【概述】
早產是指在滿28孕周至37孕周之間(196~258天)的分娩。文獻報道早產占分娩數的5%~15%。在此期間出生的體重1000~2499g、身體各器官未成熟的新生兒,稱為早產兒。早產兒死亡率國內為12.7%~20.8%,國外則胎齡越小、體重越低,死亡率越高。死亡原因主要是圍生期窒息、顱內出血、畸形。早產兒即使存活,亦多有神經智力發育缺陷。因此,防止早產是降低圍生兒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兒素質的主要措施之一。
【病因學】
約30%的早產無明顯原因。常見誘因有:
1.孕婦方面
(1)合并子宮畸形(如雙角子宮、縱隔子宮)、子宮頸松馳、子宮肌瘤。
(2)合并急性或慢性疾病,如病毒性肝炎、急性腎炎或腎盂腎炎、急性闌尾炎、病毒性肺炎、高熱、風疹等急性疾??;心臟病、糖尿病、嚴重貧血、甲狀腺功能亢進、高血壓病、無癥狀菌尿等慢性疾病。
(3)并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。
(4)吸煙、吸毒、酒精中毒、重度營養不良。
(5)其他,如長途旅行、氣候變換、居住高原地帶、家庭遷移、情緒劇烈波動等精神體力負擔;腹部直接撞擊、創傷、性交或手術操作刺激等。
2.胎兒胎盤方面
(1)前置胎盤和胎盤早期剝離。
(2)羊水過多或過少、多胎妊娠。
(3)胎兒畸形、胎死宮內、胎位異常。
(4)胎膜早破、絨毛膜羊膜炎。
【臨床表現】
早產與流產相仿,亦有其發展過程,臨床可分為兩個階段:
1.先兆早產:出現子宮收縮,至少10分鐘有一次,每次持續30秒,歷1小時以上。
2.難免早產:除有規律性子宮收縮,間歇期漸短、持續時間漸長,且強度不斷增加之外,伴有子宮頸容受≥75%及子宮頸擴張≥2cm;或有進行性子宮頸容受及子宮頸擴張,且伴陰道血性分泌物或胎膜已破,情況與足月妊娠臨床相仿。
【診斷】
子宮收縮與產程進展僅僅意味著妊娠即將結束,至于判斷是否屬于早產范疇,關鍵還在于確定孕周及胎兒大小。臨床可從以下幾方面推算孕周及估計胎兒大?。?/p>
1.臨床推算:詳細了解以往月經周期,詢問末次月經日期、早孕反應開始出現時間及胎動開始時間;根據早孕期婦科檢查時子宮體大小是否與停經月份相符合;參照目前恥骨聯合上子宮長度和腹圍推算孕周。
2.超聲檢查:胎兒頭徑、頭圍、腹圍、股骨長度與胎齡及體重密切相關。根據超聲測量值可估計孕周與胎兒大小。雙頂徑的測量較為準確、誤差少,如≥85mm,96%的胎兒體重≥2500g;股骨長度測量的可靠性約90%,如≥6.8cm,胎兒體重≥2500g。